无锡市东林中学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首页    教改科研    校本课程    无锡市东林中学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2013-11-15 8:00:26

一、工作思路

校本研修以课堂教学研修为重点,坚持课程改革方向,坚持校本研修原则,组织开展集体培训、学科教研、课题研究、校际交流活动,实施“蓝青工程”,为学生素质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高位均衡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措施

1、学校行政会议是教师校本研修的领导机构。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安排、布署全校校本研修工作。学校办公室、教科室、教务处、工会具体分工落实校本研修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每单周二的教师集中培训和校际交流,教务处负责每周各个教研组的学科教研,教科室负责组织实施课题研究,工会负责组织“读书沙龙”,实施“蓝青工程”。

2、健全校本研修制度,完善校本研修工作。

校本研修制度包括:集中培训制度(计划,记录,考核)、学科教研制度(计划与总结,集体备课,记载考核,观摩听课)、课题科研制度(课题申报,课题管理,成果推广,论文评审)、蓝青工作制度(结对仪式,工作指导,听课评课,过程记载,教育教学评议)、绩效考核制度等。

3、采取多种校本研修形式,促进教师发展。

(1)集体培训:每月单周二下午的集体培训,组织教师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主动请行业专家或名师为教师“充电”;开展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交流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变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为主动吸取养分的过程,使理论与实践融合真正成为可能。

(2)教学研究:集体备课注重教学设计。通过交流合作确认自己的教学设计,探索教材私本化趋向。集体备课安排骨干教师点评环节,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建立教材教法辅导机制,改进教法。组织广泛的观摩听课实施校本研修。学校定期开展名师示范课、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公开课活动。同时落实听课后的评课和讨论环节,为大家提供交流的契机,运用理论分析实践,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和自身实际教学水平。

(3)课题研究:为学校发展做问题研究。2003年,学校申报了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初中学生素质发展评价研究》,课题引领一大批教师参与课程改革,以推动了新课程的实施,促使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为完善校本课程做研究。2007年,学校申报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中国中小学汉英双语教学体系研究与实验”之子课题《科学设置双语课程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课题研究促成了比较科学、完整的双语教学校本体系建构。为科研与教研的结合做研究。2013年,学校开展“科研日”活动,意图在于实施“共享型教研”,倡导“草根化研究”,主张研究的“日常生活化”,强调“问题意识”与“行为跟进”,提升课题实施的科学内涵。通过活动日,让参加活动的老师们真切地感受如何以课题引领落实教学研究,开展主题式教科研活动,从而推进学校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整合,实现教科研成果在课堂教学中的转化。

(4)蓝青工程:聘请名师与校内骨干教师结成师徒对子,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研修平台。校内骨干教师、老教师与青年教师、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为青年教师、新教师的成长提供学习机会。徒弟在师傅的诊断、指导中,不断谋求新的提高和成长,同时师傅在带徒弟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

(5)读书沙龙:组织行知青年读书会,阅读学校图书馆推荐的“陶行知教育思想阅读书目”,撰写读书心得,参加沙龙交流活动。2009年读书会还申报了无锡市陶行知研究会‘十一五’课题《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自理自治能力的实践研究》,把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转化为现实的教育力。课题践行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形成了班集体自主管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组织自治能力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三、工作成效

学生校本评价体系的建构,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初中学生素质发展评价研究》《教育国际进程中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研究》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些重要部分,激发学生改进学习的内在需要和动机,使评价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学生校本评价实验、双语教育实验、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实验,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兴趣、自信心、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显著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初中教育国际化的探索和校本课程开发,使学生在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了解了别国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学习了与其他国家人民的交往技能、行为规范和建立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学会了正确认识经济竞争与合作、生态环境、多元文化共存、和平与发展等方面的国际问题;培育了学生善良、无私、公正、民主、聪颖、热爱和平、关心人类的共同发展的情操;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将来担负起中国公民的全球责任和义务奠定了基础。

2.教师专业素养获得提升

行为实现转变。校本研修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班级管理注重管理创新,注重依靠学生干部集体管理班级。教学备课注重学生的学情分析,集体备课注重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注重通过组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尝试运用现代学习技术发展学生思维。

骨干成长迅速。校本研修促进了师资力量的优化。近几年,成长起来的市学科带头人3名,市教学能手11名,市班主任工作能手2名,市教学新秀6名,市班主任工作新秀1名,区能手、新秀11名。近两年,学校向崇安区教育局输送了数学、语文、物理、化学学科专职教研员。

研修成果丰硕。课程改革以来,学校完成或在研的全国性、江苏省、无锡市各级各类课题16项。每年有近百篇获奖论文。学校每年编写出版校刊《东林论坛》、《教科研信息动态》。正式出版发行刊物12种。

3.学校办学特色获得发展

国际化的校本课程体系初步形成。国际化的课程体系有双语课程和国际视野课程组成。双语课程有完备的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有自编的校本教材和独立的双语学科组。实现了双语教学的规范化和常态化。我们将国际视野课程引入研究性学习,自编了七、八年级校本教材和学生课外读本。将基础科学入门、西方重大节日、国际环境保护、我国的海疆、今日世界等内容和每年的他国游学纳入国际视野课程。

校本学生评价体系获得丰富发展。“十一五”期间,学校积极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学生信息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的评价作出了积极探索,初步构建了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如今学校形成传统的学业评价、学生学科素养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并存的局面,给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提供驱动力。

建立了名师引领的校本教研机制。 师徒结对,以点带面的教师培养机制。学校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员培训、校本培训。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优秀班主任培养工程”,完善校本培训、考核奖励等机制。学校“名师工作室”和“德育导师工作室”将继续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努力创造名师竞相成长的环境,为教师铺台阶、创条件、定目标、抓落实、促成长。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师德表率、育人模范、业务骨干”的作用。

聚焦课堂的教研机制。“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组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开展蹲点式课堂教学调研,从听课、当堂即时测试、查阅备课笔记、作业量、作业批改、学科范围的直面交流等精细化动态变化的操作流程,帮助教师诊断问题,培训教师,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结过去,校本研修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并逐渐得到完善。学校教育质量连年处于区域高位,根本上得益于有效的校本研修。校本研修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实现了教师个人的专业升级,丰富了学校教育内涵丰富,提升了学校教育的品位,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发展。    

但是,我们也看到现有的校本研修工作还处在自发阶段、初级阶段,校本研修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如校本研修缺乏整体设计,教师集训、教学研究、课题科研、师徒结对、读书沙龙等需要协调统筹,形成科学规范的校本研修体系。


2018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