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风景,这里最美——“我为良师”大课堂活动在无锡市东林中学举行

首页    百年东林    办学成果    “研”途风景,这里最美——“我为良师”大课堂活动在无锡市东林中学举行

 

 

在“深度学习·思维课堂”中成长

 

 

 

冬日的阳光拂过梁溪,洒在人民路校区的庭院里,格外温暖。

20231122日,“我为良师”大课堂第二次活动中学专场在无锡市东林中学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在“深度学习·思维课堂”中成长》。

本次活动由无锡市教育局主办。市教师发展学院、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市教育信息化和装备服务中心、梁溪区教育局承办。

 

 

教研盛宴  “大咖”云集

 

 

 

上午8:30,开幕式准时开始。

 

 
 

梁溪区教育局局长周唯巍致辞,向前来参加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和教师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周局长表示,近年来,梁溪教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深入推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本次活动,将围绕“在深度学习•思维课堂中成长”这一主题,分中、小学两个会场,30位梁溪教师执教观摩课,2位校级领导作“课堂育师”专题汇报,38位国内知名专家和市、区两级教研员、特级教师作现场点评。点评专家阵容强大,活动精彩纷呈。

 

 

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魏星介绍梁溪课改,作《国家课程方案转化落地的“梁溪实践”》专题汇报。

 

 

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佟柠在讲话中表示,启动“我为良师”大课堂是我市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进“我为良师”全员行动的一项有力举措,也是“十四五”期间我市推进强师行动的重要抓手。佟院长表示,大国需要智慧良师,无锡正在行动。她希望广大教师静心教学、潜心研究、创新教法、提升能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活动中,无锡市东林中学校长叶映峰作学校经验介绍《在课改中育师》;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教学研究指导专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政涛教授作精彩点评。

 

 

 

 

课堂观摩  展示风采

 

上午9:00,课堂展示活动开始。每个学科均开设两节课,分别由东林中学教师和梁溪区内其他学校优秀教师执教。

 

 

语 文

 

 

 

陆璐老师将自读课文《蝉》与名著阅读《昆虫记》相结合,以“一虫一世界”为主题,带领学生通过“问学互进”这把钥匙,去开启“蝉的生命历程”“我是一只蝉”与“我是一只昆虫”这三扇大门的奥秘,展示了语文课堂的思辨之美与人文人美。

 

 

 

周冬梅老师以《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为引,巧设学问单,以“少年因何成长?少年如何成长?小说里的少年会给我们何启示?”为核心任务,通过旁观者、当局者、叙述者三重身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背后的艺术和深意。

 

01

 

 

数 学

 

 

 

宋许亮老师通过数学中动点“最值”问题探究数学之美,通过“发现数学动点轨迹之美;创造教学之美;凸显育人之美”三个环节为我们呈现“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切实可行的学科知识育人的发现方式,让学生经历从无到有、从隐到显、从单一到多样的数学动点轨迹美的“生成创造”过程。

 

 

 

仝会军老师则从学生成长中身高体重的变化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观察身边的变化过程,探索变量间的关系,逐步引出“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表示方法。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经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之美”!

 

02

 

 

英 语

 

 

 

周凌晖老师执教课外阅读A Small Gift。在文本的逐步分析和持续预测中,带领学生体验语言用词之美;依托拉波夫叙事分析理论模式,感受行文逻辑之美;以AST模式为抓手,深挖人物情绪和性格,体会主旨意义之美。

 

 

 

费小桉老师执教牛津译林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Reading。费老师用中国文字、各国舞蹈和中英诗歌感受生活中与鸟类的密切联系,通过鱼骨图等结构化抓手带领学生逐段分析保护区概况、鸟类现状、解决办法,生成连接各段的小标题。呼吁要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绘制成圈,倡导平衡发展,保护自然。

 

03

 

 

物 理

 

 

沈柏清老师执教《DIY设计和制作一个模拟调光台灯》,课堂交流展示学生课前分小组合作设计制作的可调光台灯,分享自己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中,持续深化学习。通过参与设计与制作,提升学生知识结构化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更锻炼了小组合作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徐志宏老师执教《怎样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欧姆定律的运用》,以灯泡太暗无法照明、灯泡过亮容易烧坏为背景,以“制作一个1.7欧姆的电阻”为任务驱动,在改进电路的过程中锻炼科学思维;在动手制作和测量电阻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实现解决真实问题的学科实践。

 

04

 

 

化 学

 

 

 

王健老师从石墨烯电池中产生问题,由此展开对碳元素形成的多种单质的学习。整节课从察物质性质之美、探物质结构之美、展科技发展之美三个环节为主线探究化学之美,体现化学观念: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崔广瑾老师从金刚石的解读出发让学生思考金刚石的用途、性质;从史实出发思考人怎么造出金刚石,实现石墨到金刚石的转化引出化学观念。整节课充分体现课改精神,学生深度参与,实现了人课合一的状态。

 

05

 

 

德 法

 

 

 

向颖老师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开设《国家好,大家才会好》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达成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高度统一,要爱国,为国努力奉献的政治认同与责任意识,切实落实新课标的核心素养目标。

 

 

 

钱丹老师开设九年级《我们的梦想》,以顾诵芬先生的航天梦为明线,以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再到党的十八大,三步走战略目标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暗线,引起学生的共鸣与共情,将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06

 

 

历 史

 

 

田月瑶老师以“历史画”为切入点,从画中事-画中人-画中情三个角度对《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一课展开教学。运用美术、物理、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分析多幅历史画作,图史互证、诗史互证。

 

 

赵敏俊老师执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授课过程中,赵老师扎根于传统教学的泥土中,设置了别开生面的历史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战争的残酷,这也使得学生们切身体会到今日中国和平局面的来之不易。

 

07

 

 

音 乐

 

 

 

徐韵老师执教《探索音乐剧的舞影魅梦》带领学生以舞台剧的形式呈现了音乐剧《猫》的片段,让学生们感受了舞台剧的魅力。整堂课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为主线,循序渐进。教导学生们在面对人生的大舞台时,要学会“爱与宽容”。

 

 

 

叶华老师执教《村寨踏歌》,带领学生们感受了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教学内容以彝族为主线,通过多种演唱形式,呈现了风格独特的《赶圩归来啊哩哩》,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彝族民歌的特点与风格。

 

08

 

 

体 育

 

 

 

张道波老师执教的《篮球:传接球及综合应用》运用小组合作、小组对抗、情境设置等方式,结构化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传跑意识,将技巧性、集体性、开放性、趣味性、可变性融为一体。

 

 

 

吴淦栋老师执教《足球:扣球过人》,教学中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利用小组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全体学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09

 

 

美 术

 

 

 

孙娟老师执教《空间与层次》,通过真实性任务驱动,层层深入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充分体现学生的核心素养。

 

 

 

沈家宜老师带来展示课《日用器具》,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选择贴近学生的日用器具展开研究,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

 

10

 

 

 

评课议课  精彩纷呈

 

课后,在梁溪区各学科教研员与东林中学各学科组长的引领下进行了评课活动。

 

 

 

 

 

 

 

 

 

 

 

 

 

 

经验交流  分享智慧

 

下午,无锡市东林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叶映峰做了题为《在课改中育师》的学校课改经验分享。叶校长首先充分肯定了无锡市教育局的“我为良师”大课堂活动,并对此做出了内涵解读:“我为良师”表达了每一位教师想努力成为好老师的执着追求,而课堂之“大”,大在重要程度、参与者众、建设时间久以及课堂外延之大。

 

 

其次,叶校长着重介绍了东林中学的课改成果:“学问课堂”。“学问课堂”从教学现状问题出发,重构学问关系,提出“自主先学”“学问互进”“学用达理”三大主张,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叶校长回顾了“学问课堂”从2018年起步至今走过5个年头,经过多个版本的迭代更新的经历,并总结课改攻坚重点就是消除教师专业发展的堵点。并进一步从三个观点介绍我校课改推进的重要举措:一、理念适当先行,指导教师行动;二、聚焦问题,推动课改项目化;三、重视文化建设,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在课改中,学问课堂与教师成长水乳交融,双向奔赴。

 

 

最后,叶校长用三个词概括我校在“‘我为良师’大课堂”主题下的努力——“知行合一,事上练,致良知。”

 

 

 

专家引领  智慧领航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教授围绕“我为良师”大课堂、梁溪课改实践以及东林中学“学问课堂”建设提出了专业建议。

 

 

首先,李教授指出“我为良师”大课堂的正确性,课堂是教师的平台与阵地,良师出自课堂,课比天大。“大”在国家,我们的课堂改革要紧扣国家发展的脉搏,“大”在时代,课改应与智能数字化时代对接;“大”在融合,要通过跨学科、双线、五育并举等进行融合。“大”在教师,课改要推动教师成长。最终总结“大”课堂的根本在于育人。

接下来,李教授分享了对梁溪课程改革实践的体会,肯定了梁溪课程改革的良性气象,校校参与课堂,人人参与课堂。并对此提出建议,一、紧扣新背景。二、了解新前沿。三、找到新的参照系。

 

 
 

李教授还点评了东林中学的“学问课堂”,建议理清以下关系:一、学与问的关系,提出学与问是双向的;二、教学与学习的关系,指出教学是要通过教师的教,指导、引领、支持学生的学;第三个要处理好教学与教研的关系。

最后,李教授期望东林中学的“学问课堂”、梁溪区的课改实践,在大课堂的意义上可以继续前进,再上新台阶!

 

 

 

“教”学路漫漫
“研”途皆风景
在研讨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大国需要智慧良师,无锡正在积极行动
心有所想,行则将至。
研途风景,这里最美!

 

 

来源:校长室、校党政办、课程管理部、各学科组、后勤保障部

文字:徐晓红、王琳、姚英、钱哲非、盛洁、陈静、彭智巍、徐韵、丁翎、嵇萍、刘发明、朱丽倩

图片:郑宇清、袁帅

编辑:袁帅

审核:刘发明

发布:袁帅

 

2023年11月22日